您现在的位置:机电论文网>> 操作规程>> 正文内容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6/2/2 20:19:56  点击数:6751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1  页    页 
 1 目的    本规程用于指2 导操作者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3 。 4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指5 导本公司辊底炉生产线的操作与安全操作。 6 管理内容 6.1 操作规程 6.1.1 总则: 6.1.1.1 必须严格按加工范围执行,6.1.1.2 其加工产品范围如下:         套圈:Φ20-Φ750    高度:12-250    其中Φ125mm 以下装盘         滚子:Φ5-Φ50      长度:20-120    装盘加工         钢球:Φ5-Φ25mm    装盘加工 6.1.1.3 不6.1.1.4 得超负荷生产,6.1.1.5 即每根辊子的负荷不6.1.1.6 得超过6.8kg。每盘重量原则上不6.1.1.7 超过85kg。 6.1.1.8 各设备6.1.1.9 不6.1.1.10 得超过允许温度,6.1.1.11 其允许温度如下: 淬火炉:      900℃ 回火炉:      600℃ 热油槽:      150℃ 清洗机:      清洗区:  80℃                       烘干区:  110120℃ 6.1.1.12 操作本设备6.1.1.13 人员必须熟悉设备,6.1.1.14 并经过培训。 6.1.1.15 控制内部是电气集中的地方,6.1.1.16 操作工不6.1.1.17 得私自乱动。 6.1.1.18 不6.1.1.19 经允许不6.1.1.20 得在设备6.1.1.21 上进行焊、割等工作,6.1.1.22 不6.1.1.23 得任意改动设备6.1.1.24 。 6.1.1.25 必须保持设备6.1.1.26 的整齐、整洁,6.1.1.27 凡因检修或调整需要拆下防护罩等,6.1.1.28 工作结束后必须复6.1.1.29 原。 6.1.1.30 炉子安装或大修后第一次使用前必须按附表进行烘炉。 6.1.1.31 设备6.1.1.32 防护罩周围及传动机构处,6.1.1.33 不6.1.1.34 得堆积产品或杂物。 6.1.1.35  吊装产品时,6.1.1.36 注意不6.1.1.37 得撞上设备6.1.1.38 。 6.1.2 设备6.1.3 开动: 6.1.3.1 设备6.1.3.2 开动前必须检查水、电气是否正常。 6.1.3.3 接通总电源开关,6.1.3.4 需先按“激励”按钮,6.1.3.5 再按“启动”按钮。1号柜上的电源指6.1.3.6 示灯亮,6.1.3.7 电压表应有指6.1.3.8 示,6.1.3.9 若电压表的读数不6.1.3.10 符合要求,6.1.3.11 则需找电工检修。 6.1.3.12 依次将控制柜内的控制回路、电机回路、指6.1.3.13 示灯回路、PC机控制回路、可控硅冷却风扇和控制柜通风电机等各相应的自动空气开关合上。此时,6.1.3.14 报警器警笛应响,6.1.3.15 部分报警指6.1.3.16 示灯应闪烁。掀按警报停止按钮即可消除音响。故障灯应停止闪烁,6.1.3.17 以长鸣方式指6.1.3.18 出故障所在。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2  页    页 
 6.1.3.19 若在此时不6.1.3.20 出现这种现象或在下述过程中没有出现所述相应的情形,6.1.3.21 应即刻找电工查找原因,6.1.3.22 排除后方可继续操作。 6.1.3.23 开启淬火炉主传动装置,6.1.3.24 电机指6.1.3.25 示灯亮,6.1.3.26 相应的故障指6.1.3.27 示灯熄灭。 6.1.3.28 启动回火炉主传动装置,6.1.3.29 电机指6.1.3.30 示灯亮,6.1.3.31 相应的故障指6.1.3.32 示灯熄灭 6.1.3.33 启动液压泵电机、液压保持电机、震6.1.3.34 动台液压泵、冷却通风机、冷却循环器、冷却组件。各电机指6.1.3.35 示灯亮,6.1.3.36 相应灯灭。    6.1.3.37 以上操作完成后,6.1.3.38 即可进行淬火炉的升温工作。由仪表工开启淬火炉四区控温仪表及可控硅触发器,6.1.3.39 并调整好仪表参数(若自整定),6.1.3.40 设定控制温度值,6.1.3.41 分别按下各自的“启动”按钮,6.1.3.42 以接通加热电源。此时要注意可控硅冷却风扇是否确已启动。要严格按照升温表的规定进行升温,6.1.3.43 升温时记录仪必须同6.1.3.44 时工作。 6.1.3.45 当炉温达到300℃后,6.1.3.46 可将氮气通入炉内,6.1.3.47 当炉温达到750℃以上时,6.1.3.48 可向炉内通入富化气。注意安全温度的设定不6.1.3.49 得低于750℃。 6.1.3.50 当淬火炉温度升到设定值后,6.1.3.51 可将淬火油槽、前后清洗机等升温。其温度根据工艺要求来设定。升温前一定要注意检查油、液面是否符合要求,6.1.3.52 并将前后清洗机烘干区循环风扇启动,6.1.3.53 然后将柜内的各加热控制空气开关合上,6.1.3.54 将各对应的加热开关扭到“开”的位置。 6.1.3.55 启动回火炉升温系统(其操作过程和淬火炉操作过程相同6.1.3.56 ),6.1.3.57 升温时一定要把所有的循环风扇打开! 6.1.3.58 开启剩余的电机,6.1.3.59 合上相应的空气开关,6.1.3.60 按下对应“开”的按钮,6.1.3.61 相应的指6.1.3.62 示灯应亮。 6.1.3.63 检查面板上氧势仪指6.1.3.64 示是否正常。 6.1.3.65 在此启动过程中,6.1.3.66 要注意检查各处运转是否正常,6.1.3.67 巡回检查各处的气体流量、淬火油、清洗液、冷却水的压力、液面、各加热源的电流和温度等情况,6.1.3.68 若有不6.1.3.69 正常的情形发生时,6.1.3.70 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6.1.3.71 并按规定记录有关数据。要经常检查各传动装置的运转情况,6.1.3.72 其运转速度一定要在转动的情况下缓慢调节。 6.1.3.73 按“故障熄灭”按钮,6.1.3.74 所有故障灯均灭,6.1.3.75 运转指6.1.3.76 示灯亮,6.1.3.77 否则应排除故障。 6.1.3.78 将四个步进系统分别置于手动位置,6.1.3.79 把几个升降台升降二到三次(热油槽升降台、冷油槽升降台、回火炉进料、出料升降台)。 6.1.3.80 将所有动作用手动使其处于原始位置,6.1.3.81 即使所有绿灯者亮。 6.1.3.82 升温开始四个光电管处必须通入氮气。 6.1.3.83 当各设备6.1.3.84 温度均达到后,6.1.3.85 按工艺要求设定好时间,6.1.3.86 搅拌机档次等。并检查炉压为正压,6.1.3.87 入炉前氮气露点≤-20℃,6.1.3.88 炉内氧势值980mv以上,6.1.3.89 进口N2压力24Kpa。这一步完成后,6.1.3.90 即可开始干活。 6.1.3.91 把四个步进系统由后往前逐个把各步进系统置于原始位置(即00步),6.1.3.92 此时条件具备6.1.3.93 的绿灯亮起,6.1.3.94 然后把开关置于自动位置,6.1.3.95 当第一步进系统置于自动位置后,6.1.3.96 即开始自动进料。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3  页    页 
 6.1.3.97 当从上料台开始第一盘自动进料时,6.1.3.98 必须使用模拟图板的黑色小按扭,6.1.3.99 此时相应的钥匙开关应先置于“1”位。 6.1.3.100 为了加速生产,6.1.3.101 开始时也可手动一直把料一盘盘的送入淬火炉进料室为止。办法是“先把步进系统1置于手动,6.1.3.102 摆好一盘盘工件后,6.1.3.103 降下进料隔板(工步6),6.1.3.104 升起清洁机门(工步7),6.1.3.105 升起进料室门(工步8),6.1.3.106 然后第9步进一次,6.1.3.107 再升起隔板(工步12),6.1.3.108 摆好料,6.1.3.109 再降下隔板(工步6),6.1.3.110 再用第9步进一次,6.1.3.111 这样一直到第一盘料进入进料室,6.1.3.112 再关进料室门(工步10),6.1.3.113 再关前清洗机门(工步11),6.1.3.114 再升起隔板(工步12),6.1.3.115 此时一系统到达“00步”,6.1.3.116 自动进料准备6.1.3.117 完毕,6.1.3.118 待前清洗机冲洗时间结束后,6.1.3.119 可把步进系统一置于自动位置,6.1.3.120 第一个进料周期自动开始转入正常生产。 6.1.3.121 淬火炉开始进料阶段要密切6.1.3.122 注意,6.1.3.123 一般在淬火炉第七次进料后五分钟左右要检查冷油槽,6.1.3.124 热油槽升降台是否在正常位置(二系统9步,6.1.3.125   三系统12步绿灯亮),6.1.3.126 如不6.1.3.127 在正常位置,6.1.3.128 则应把二、三系统置于手动,6.1.3.129 选步到“00”,6.1.3.130 再把三系统选在12步,6.1.3.131 按一下开动按扭,6.1.3.132 恢复6.1.3.133 位置(即12绿灯亮),6.1.3.134 然后选步到“00”,6.1.3.135 再分别把三系统,6.1.3.136 二系统都置于自动即可。注意在三系统处于自动“00”步时不6.1.3.137 允许二系统进行手动操作,6.1.3.138 以免动作混乱。 6.1.3.139 如由于第3.1.2.23项未注意到,6.1.3.140 设备6.1.3.141 发生摆动,6.1.3.142 警笛响起,6.1.3.143 此时不6.1.3.144 必慌乱,6.1.3.145 首先按“警笛停”,6.1.3.146 然后再按3.1.2.23项操作一遍,6.1.3.147 即可排除故障,6.1.3.148 正常出料,6.1.3.149 待正常出料后,6.1.3.150 再按一下故障灯灭消去红灯。 6.1.3.151 如淬火炉已正常出料,6.1.3.152 但三系统1步,6.1.3.153 二系统10步不6.1.3.154 动作,6.1.3.155 造成报警,6.1.3.156 此时可检查是否三系统12步绿灯不6.1.3.157 亮,6.1.3.158 或横向小车有活灯亮。如是,6.1.3.159 则把二、三系统都置于手动,6.1.3.160 然后把三系统选步到12,6.1.3.161 按一下开动按钮,6.1.3.162 使绿灯亮,6.1.3.163 然后选步到“1”步,6.1.3.164 再同6.1.3.165 时按二、三系统开动按纽,6.1.3.166 然后把二、三系统都用手动进行完,6.1.3.167 即都到达“00”位,6.1.3.168 再分别恢复6.1.3.169 自动位置即可。如是横向小车有活灯亮,6.1.3.170 则把二、三系统都置于手动,6.1.3.171 消除问题,6.1.3.172 手动进行完这个周期,6.1.3.173 使二、三系统都到达“00”位,6.1.3.174 再分别打到自动位置即可。 6.1.3.175 第一次出料时,6.1.3.176 应先在冷油槽出口处放两个废套圈,6.1.3.177 使三系统1步顺利进行。 6.1.3.178 第1步运行,6.1.3.179 后清洗机无活,6.1.3.180 则三系统9步会停不6.1.3.181 掉,6.1.3.182 并开始报警,6.1.3.183 此时,6.1.3.184 把钥匙开关置于“1”处,6.1.3.185 然后按模拟板上回火炉进口处黑色小按钮,6.1.3.186 如此三次(即三个循环)后,6.1.3.187 清洗机内已有工件即可。 6.1.3.188 计算回火炉时间,6.1.3.189 在即将出料前检查出料处升降台是否在正常位置,6.1.3.190 如不6.1.3.191 在正常位置,6.1.3.192 可手动使其恢复6.1.3.193 正常位置,6.1.3.194 也可不6.1.3.195 论其是否正常,6.1.3.196 利用模拟板上黑色小按钮,6.1.3.197 使下层自动空运转一个循环即可(此时相应钥匙开关应置于“1”位)。 6.1.3.198 准备6.1.3.199 好回炉出料处的工位器具后,6.1.3.200 一切6.1.3.201 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4  页    页 
 6.1.4 设备6.1.5 运行中 6.1.5.1 要经常巡回检查气体流量、淬火油、清洗液、冷却水、各加热电流、温度等情况有不6.1.5.2 正常,6.1.5.3 应及时报告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应按规定记录有关数据,6.1.5.4 原则上每班两次。 6.1.5.5 每天应在油杯处往链条加油,6.1.5.6 油杯无油时,6.1.5.7 应通知钳工,6.1.5.8 其它润滑按润滑图表进行。 6.1.5.9 操作中要经常注意前后清洗机出口处及横向小车处工件是否散乱,6.1.5.10 如发现散乱要随时注意摆好。 6.1.5.11 运行中调节时间注意事项: 6.1.5.11.1 淬火炉时间不6.1.5.11.2 能少于49分钟,6.1.5.11.3 即周期7分钟,6.1.5.11.4 否则必须相应调整回火时间(缩短)。 6.1.5.11.5 淬火炉周期时间必须与淬火时间相适应,6.1.5.11.6 即周期时间必须比淬火时间与淋油时间之和大2分钟左右,6.1.5.11.7 以免动作混乱。 6.1.5.11.8 热油槽升降台架的升降速度必须有电工或专人调节。 6.1.5.12 回火炉出口取活时,6.1.5.13 要注意避免带动辊子,6.1.5.14 取活后观察四系统绿灯是否已灭,6.1.5.15 如灭掉,6.1.5.16 可用手转动辊子,6.1.5.17 使其亮起即可。 6.1.5.18 检查取活与放活,6.1.5.19 原则上应在横向小车处,6.1.5.20 若必须在清洗后取,6.1.5.21 则应在回火炉前升降台靠近清洗机一边取放,6.1.5.22 不6.1.5.23 要在靠近回火炉处,6.1.5.24 以免误碰光电管;取放活较多时,6.1.5.25 应在小车走到适当位置停止运行,6.1.5.26 然后手动处理完所有动作。 6.1.5.27 工作过程中,6.1.5.28 各系统均可单独置于手动状态,6.1.5.29 进行某一步操作,6.1.5.30 待操作完毕恢复6.1.5.31 原始状态,6.1.5.32 再置于自动位置,6.1.5.33 但注意二系统手动操作时,6.1.5.34 必须注意三系统是否在自动“00”位,6.1.5.35 如在“00”位,6.1.5.36 必须先把三系统置于停止位,6.1.5.37 以免二系统到第10步时,6.1.5.38 误动作三系统。 6.1.5.39 工作中要经常检查横向小车上存油,6.1.5.40 油多时要放出,6.1.5.41 注意保持干净,6.1.5.42 放出的油可倒入冷油槽。 6.1.5.43 工作中要密切6.1.5.44 注意冷却风扇是否正常开动,6.1.5.45 过滤网是否堵塞(共三处),6.1.5.46 以免辊子轴承烧坏。 6.1.5.47  当因某种原因淬火炉中间空开几盘料时,6.1.5.48 要注意前面几盘料出完后,6.1.5.49 计算好后面的料出来的时间,6.1.5.50 密切6.1.5.51 注意热油槽升降台是否降下(即二系统9绿灯是否灭掉),6.1.5.52 如已降下,6.1.5.53 可按前3.1.2.23项处理。 6.1.5.54  冷冻机开关不得乱动,如停电后冷冻机不启动,可找钳工或专人处理。 6.1.5.55  微量水份分析仪一般在工作监测用,6.1.5.56 平时应停止,6.1.5.57 测量时应稳定3-5分钟后,6.1.5.58 即可准确读数。 6.1.5.59  运行中发生振荡后,6.1.5.60 一系统进料会停止,6.1.5.61 此时如绿灯已亮,而6.1.5.62 不6.1.5.63 进料,6.1.5.64 可把一系统停止,6.1.5.65 然后再打到自动即可进料,6.1.5.66 或等淬火炉再出一盘料后,6.1.5.67 即会自动开始。 6.1.5.68  运行中如遇停电现象,6.1.5.69 应按下列方法处理: 6.1.5.69.1  关掉各加热电源,6.1.5.69.2 把淬火炉主驱动置于“停止”位。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5  页    页 
 6.1.5.69.3 检查前后炉门是否在升起位置。如前炉门在升起位置,6.1.5.69.4 则先在观察孔检查工件是否已到工件探测器处,6.1.5.69.5 如未到,6.1.5.69.6 则用后压泵把前室门升起,6.1.5.69.7 然后把已进一半的工件钩出,6.1.5.69.8 再用手压泵关闭前炉门及前室门,6.1.5.69.9 如已到,6.1.5.69.10 则用手压泵关闭前炉门即可。(用后压泵操作时,同6.1.5.69.11 时用手动作相应的电磁阀)。如后炉门打开,6.1.5.69.12 则首先从淬火油槽的上方观察孔处,6.1.5.69.13 观察工件情况,6.1.5.69.14 如已全部离开后炉门或未到后炉门(未到后炉门,6.1.5.69.15 还可从炉子最后一个观察孔处确认一下),6.1.5.69.16 则不6.1.5.69.17 必处理,6.1.5.69.18 用手压泵关闭后炉门即可,6.1.5.69.19 否则应该用手压泵打开前炉门与前室门,6.1.5.69.20 用手摇把倒转出一盘产品,6.1.5.69.21 此时工件已从出口回炉内,6.1.5.69.22 然后用手压泵关闭后炉门、前炉门与前室门。 6.1.5.69.23 处理完后,6.1.5.69.24 立即启动备6.1.5.69.25 用电源,6.1.5.69.26 工件在炉内自动摆动。备6.1.5.69.27 用电源启动方法如下: 首先断开5号柜内Q14、Q15、Q24、Q25、Q26、Q80、Q82等空气开关,6.1.5.69.28 再按“备6.1.5.69.29 用电源接通”按扭,6.1.5.69.30 此时备6.1.5.69.31 用电源指6.1.5.69.32 示灯亮。 6.1.5.69.33 来电后,6.1.5.69.34 备6.1.5.69.35 用电源将自动停止供电,6.1.5.69.36 发电机应停止发电,6.1.5.69.37 此时必须先合上Q14、Q15、Q24、Q25、Q26、Q80、Q82等空气开关,6.1.5.69.38 整个设备6.1.5.69.39 按正常程序启动,6.1.5.69.40 把各系统于置于手动,6.1.5.69.41 如手动指6.1.5.69.42 示灯不6.1.5.69.43 亮,6.1.5.69.44 则找电工检查控制盘内的空气开关是否跳闸。如手动正常,6.1.5.69.45 则首先开淬火炉、回火炉主驱动,同6.1.5.69.46 时按开动各加热系统,6.1.5.69.47 油泵等,6.1.5.69.48 然后观察四个系统各处在什么工步,6.1.5.69.49 如指6.1.5.69.50 示在“00”位置,6.1.5.69.51 可不6.1.5.69.52 用处理,6.1.5.69.53 如不6.1.5.69.54 在“00”位,6.1.5.69.55 则按四-三-二-一系统次序逐个处理各系统,6.1.5.69.56 但三系统1步必须与二系统10步同6.1.5.69.57 时处理(当三系统指6.1.5.69.58 示在1步时,6.1.5.69.59 二系统必然指6.1.5.69.60 示在10步),6.1.5.69.61 在处理二系统时,6.1.5.69.62 三系统必须放在停止或手动位置。 在处理过程中淬火炉必然会发生摆动现象,可不理睬它。 当处理完毕,各系统都处于“00”位置,就可以从后向前逐个转入自动。 至此,停电处理完毕。 6.1.5.70 设备6.1.5.71 运行期间,6.1.5.72 (炉温在300℃以上)必须确保光电管通气。 6.1.5.73 炉子只在通入丙烷或液化气后,才要定期烧碳黑,6.1.5.74 原则上一个月一次。一般在月底停炉时进行,6.1.5.75 烧碳黑时应停止加热器供电,6.1.5.76 并切6.1.5.77 断乙醇裂解气及氮气,6.1.5.78 (光电管不6.1.5.79 停气)然后打开前后工件探测器盖板,6.1.5.80 用压缩空气从工件探测器孔中往炉内吹,6.1.5.81 每个孔约吹15-20分钟,6.1.5.82 然后打开炉子中间一个窥视孔,6.1.5.83 从此孔往里吹压缩空气约半小时,6.1.5.84 即结束烧碳黑,6.1.5.85 在烧碳黑过程中要同6.1.5.86 时打开前室门2-3次,6.1.5.87 每次时间约3分钟。烧碳黑结束后,6.1.5.88 装好盖板,6.1.5.89 装好窥视孔玻璃,6.1.5.90 恢复6.1.5.91 通气,6.1.5.92 待露点、氧势值恢复6.1.5.93 正常,6.1.5.94 即可继续生产。 6.1.6 设备6.1.7 的停止 6.1.7.1 装料结束后要进四盘废料,6.1.7.2 使其留在冷油槽出口端及后清洗机内,6.1.7.3 以便使好产品能全部进入回火炉。 6.1.7.4 从上料台到全部进入淬火炉共7盘工件,6.1.7.5 要计算好,6.1.7.6 待全部进入后,6.1.7.7 立即停掉一系统开关,6.1.7.8 否则要造成报警,6.1.7.9 或遗留一盘工件在进料室内。 6.1.7.10 当最后一盘工件(废料)离开前清洗机后,6.1.7.11 可把前清洗机加热器及水泵、风扇等全部停掉。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6  页    页 
 6.1.7.12 淬火炉工件全部出完后(包括废料),6.1.7.13 待二系统、三系统动作全部运行完后,6.1.7.14 即把开关置于停止位置。 6.1.7.15 当最后一盘工件(废料)离开淬火炉后,6.1.7.16 即可停掉淬火炉加热,6.1.7.17 停掉氧势测量,6.1.7.18 停止送富化气及氮气。但光电管氮气不6.1.7.19 准停。 6.1.7.20 当二、三系统停止后,6.1.7.21 可把热油槽、冷油槽,6.1.7.22 后清洗机等加热器及各种泵都停掉。 6.1.7.23 当回火炉产品出完后,6.1.7.24 停止四系统开关,同6.1.7.25 时停掉回火炉全部风扇及加热器。 6.1.7.26 停掉两个液压泵。 6.1.7.27 关掉所有上水。 6.1.7.28  当淬、回火炉炉温降到300℃以下,6.1.7.29 可以停止淬、回火炉主驱动,6.1.7.30 停掉冷却风扇,6.1.7.31 停掉光电管冷却用氮气。 6.1.7.32  按下“总电源停止按钮”,6.1.7.33 停止操作结束。 6.1.8 保护气氛操作规程 6.1.8.1 概述: 6.1.8.1.1 普氮制备6.1.8.1.2 流程:          6.1.8.1.3 酒精裂解气制备6.1.8.1.4 流程:        6.1.8.1.5 纯氮制备6.1.8.1.6 流程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7  页    页 
 6.1.8.2 螺杆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 6.1.8.2.1 螺杆空气压缩机(EP100W/C) 6.1.8.2.1.1 开机准备6.1.8.2.1.2 : 6.1.8.2.1.2.1 检查冷却水管路应开启、通畅。 6.1.8.2.1.2.2 空压机仪表板:“负载—空载”开关,6.1.8.2.1.2.3 应置于“空载”位和“ON/OFF控制”位。 6.1.8.2.1.2.4 检查冷却油镜,6.1.8.2.1.2.5 油位应在视油镜1/3以上。 6.1.8.2.1.2.6 检查出气管道应处于卸荷(放空状态)。 6.1.8.2.1.2.7 整机应完好。 6.1.8.2.1.3 开机: 6.1.8.2.1.3.1 按仪表板:“操作规程”操作启动,空载运行时,“检查分离器前”压力应为:0.17~0.352Mpa,油压正常。 6.1.8.2.1.3.2 待运行油温(超过室温32℃)满足要求后,6.1.8.2.1.3.3 关闭放空阀,同6.1.8.2.1.3.4 时打开空压机供气阀,6.1.8.2.1.3.5 将压缩机出气管路并入5m3储气罐。 6.1.8.2.1.3.6 随即将“负载—空载”开关,6.1.8.2.1.3.7 置于“正常”位。将压缩空气送入储气罐,6.1.8.2.1.3.8 控制排气压力在0.6~0.86Mpa,6.1.8.2.1.3.9 冷却剂(油)温度在80~100℃。 6.1.8.2.1.3.10 利用仪表板:“分离器前、后”开关,6.1.8.2.1.3.11 检查分离器前、后压差应<0.1Mpa,6.1.8.2.1.3.12 正常为0.02―0.035Mpa,6.1.8.2.1.3.13 然后,6.1.8.2.1.3.14 置该开关于“分离器后”位。 6.1.8.2.1.3.15 检查仪表板:各压力、油温度、指6.1.8.2.1.3.16 示灯显示无异常,6.1.8.2.1.3.17 听噪声平稳后,6.1.8.2.1.3.18 即可正常使用。 6.1.8.2.1.4 运行巡查: 6.1.8.2.1.4.1 观察仪表板:运行工时表,6.1.8.2.1.4.2 每2小时(仅北空压机)记录一次,6.1.8.2.1.4.3 按“SE控制压缩机运行记录表”如实填写。南空压机按上表检查如有异常应记录。 6.1.8.2.1.4.4 若发现仪表板:红灯报警,6.1.8.2.1.4.5 应记录并通知当值人员或机修,6.1.8.2.1.4.6 采取相应措施或转换空压机生产。 6.1.8.2.1.4.7 如发生空压机内储气罐安全阀超压卸荷,6.1.8.2.1.4.8 应立刻将“空载—负载”开关,6.1.8.2.1.4.9 置于“空载”,6.1.8.2.1.4.10 稍6.1.8.2.1.4.11 后再按压急停红钮,6.1.8.2.1.4.12 停机检查。 6.1.8.2.1.4.13 突然停电事故发生或如3.1.5.2.1.3.3等停机后,6.1.8.2.1.4.14 应立即关闭空压机通入5m3储气罐的阀门,6.1.8.2.1.4.15 并打开卸荷阀进行放空。 6.1.8.2.1.4.16 突然停水或发生油温超过109±3℃自动停机,6.1.8.2.1.4.17 也应按3.1.5.2.1.3.4操作。即停机后,6.1.8.2.1.4.18 压缩机内储气罐不6.1.8.2.1.4.19 得存有压力,6.1.8.2.1.4.20 必须放空。 6.1.8.2.1.5 关机: 将仪表板:“负载—空载”开关,置于“空载”后,关闭空压机通入5m3储气罐的阀门,同时,打开卸荷阀放空。空载运行待油温降至60℃或空载2分钟稳定后停机,按停机钮关机。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8  页    页 
 6.1.8.2.1.6 维护保养:  6.1.8.2.1.6.1 及时更换易损件。 6.1.8.2.1.6.1.1 油过滤器芯:每运行2000小时或指6.1.8.2.1.6.1.2 示红灯亮,6.1.8.2.1.6.1.3 应更换。 6.1.8.2.1.6.1.4 空气过滤器芯:当仪表板上指6.1.8.2.1.6.1.5 示红灯亮,6.1.8.2.1.6.1.6 或者一年之后,6.1.8.2.1.6.1.7 或者冷却剂更换时需要调换空气滤芯。应在机组满负荷运转时观察指6.1.8.2.1.6.1.8 示灯。 6.1.8.2.1.6.1.9 冷却剂更换时间:累计运行2000~2500小时后换油,6.1.8.2.1.6.1.10 但是在一年中如不6.1.8.2.1.6.1.11 足2500小时运行,6.1.8.2.1.6.1.12 一年后也必须换油,6.1.8.2.1.6.1.13 加油量:35升。超级冷却剂累计运行8000小时左右换油。 6.1.8.2.1.6.1.14 油分离器芯子:更换时间—当分离器芯子两端压差是开车之初三倍6.1.8.2.1.6.1.15 数值时或者最大压差达0.1Mpa时,6.1.8.2.1.6.1.16 予以更换。 6.1.8.2.1.6.1.17 日常设备6.1.8.2.1.6.1.18 清洁、油位检查,6.1.8.2.1.6.1.19 管路是否泄漏,6.1.8.2.1.6.1.20 由操作者巡查。机修工每周一、五巡查,6.1.8.2.1.6.1.21 发现油位不6.1.8.2.1.6.1.22 足,6.1.8.2.1.6.1.23 应及时添加。 6.1.8.2.1.6.1.24 日常巡查发现油位低时,6.1.8.2.1.6.1.25 应记录,6.1.8.2.1.6.1.26 并通知机修添加。 6.1.8.2.1.6.1.27 易损件更换应由机修工,6.1.8.2.1.6.1.28 按《操作维修说明书》中“维修保养”一节详细说明进行规范操作。 6.1.8.2.2 空气干燥机和精密过滤器 6.1.8.2.2.1 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JAD–120N) 6.1.8.2.2.1.1 开机前应检查冷却水路是否开启、畅通。机内自动排水器球阀应打开。 6.1.8.2.2.1.2 启动冷干机,6.1.8.2.2.1.3 观察仪表板,6.1.8.2.2.1.4 冷媒低压相对稳定在0.4~0.45Mpa之间,6.1.8.2.2.1.5 冷媒高压相对稳定在1.4~1.6Mpa之间,6.1.8.2.2.1.6 则可视冷干机已正常运行。 6.1.8.2.2.1.7 运行中巡查时,6.1.8.2.2.1.8 注意倾听压缩机运行是否平稳,6.1.8.2.2.1.9 无杂音。注意手摸空气进、出口有否温差。(正常情况应为温差10~17℃左右)。 6.1.8.2.2.1.10 关机:先关闭空压机及进气阀,6.1.8.2.2.1.11 再关闭冷干机。 6.1.8.2.2.1.12 注意事项:严禁频繁启、闭冷媒压缩机,6.1.8.2.2.1.13 以免烧坏压缩机电机。每次开、停机应间隔3~5分钟。发现高压跳脱停机后,6.1.8.2.2.1.14 应检查冷却水量和水温度无异常之后,6.1.8.2.2.1.15 才可按压(HPS)复6.1.8.2.2.1.16 拉钮,6.1.8.2.2.1.17 等待5分钟后,6.1.8.2.2.1.18 再次开启冷干机。 6.1.8.2.2.1.19 维护保养: 6.1.8.2.2.1.19.1 自动排水器是本机易损部件,6.1.8.2.2.1.19.2 需经常清洗维护,6.1.8.2.2.1.19.3 以免堵塞而6.1.8.2.2.1.19.4 失去排水作用。如发生不6.1.8.2.2.1.19.5 排水,6.1.8.2.2.1.19.6 应立即检查排水器是否堵塞,6.1.8.2.2.1.19.7 并及时拆卸清洗。如果自动排水器故障,6.1.8.2.2.1.19.8 可采用手动排水,6.1.8.2.2.1.19.9 一定要及时排水,6.1.8.2.2.1.19.10 以免空气带水。 6.1.8.2.2.1.19.11 水冷式要注意清洗过滤器,6.1.8.2.2.1.19.12 以防水管不6.1.8.2.2.1.19.13 畅通。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9  页    页 
 6.1.8.2.2.2 四级精过滤器 6.1.8.2.2.2.1 过滤器配置安装图     空压机       5m3储蓄    C400  冷干机  T400 A400 H400 6.1.8.2.2.2.1.1 1级- C400离心式油水分离器(滤芯规格:07.4447.01)安装在储气罐后,6.1.8.2.2.2.1.2 冷干机上游气管中,6.1.8.2.2.2.1.3 以除去:99%水份,6.1.8.2.2.2.1.4 40%油雾及3μ以上的尘粒,6.1.8.2.2.2.1.5 使冷干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净化干燥作用。 6.1.8.2.2.2.1.6 2级-T400主管路过滤器(滤芯规格:0731-6.1.8.2.2.2.1.7 8)在冷干机下游气路中,6.1.8.2.2.2.1.8 串接配置T级主管路过滤器,6.1.8.2.2.2.1.9 除去≥1 u固态粒子,6.1.8.2.2.2.1.10 去除100%水份,6.1.8.2.2.2.1.11 70%油雾。 6.1.8.2.2.2.1.12 3级-A400微油雾过滤器(滤芯规格:0713-6.1.8.2.2.2.1.13 11)在T级后,6.1.8.2.2.2.1.14 串接A级微油雾过滤器,6.1.8.2.2.2.1.15 除去≥0.01μ固态粒子,6.1.8.2.2.2.1.16 除去99.999%油雾。 6.1.8.2.2.2.1.17 4级-H400除油除臭活性炭过滤器(滤芯规格:0715-6.1.8.2.2.2.1.18 11)在A级后,6.1.8.2.2.2.1.19 串接H级可除油除臭活性碳过滤器。最终气体残留0.01ppm油气不6.1.8.2.2.2.1.20 含任何臭味。 6.1.8.2.2.2.2 使用寿命:滤芯是过滤器的主要部件,6.1.8.2.2.2.3 工作时要定期检查进出气的压降,6.1.8.2.2.2.4 本系列过滤器初期压降均为0.01~0.02Mpa(每支),6.1.8.2.2.2.5 随着使用时间增长,6.1.8.2.2.2.6 滤芯压降逐渐增大。当压降达到0.07Mpa时说明该滤芯已被脏物堵塞,6.1.8.2.2.2.7 应及时更换,6.1.8.2.2.2.8 避免在压降0.21Mpa情况下继续使用。 6.1.8.2.2.2.9 更换新滤芯时应拧紧中间的长螺杆并注意上端密封圈是否完好,6.1.8.2.2.2.10 更换A型、H型滤芯时不6.1.8.2.2.2.11 要用手直接捏在滤芯的泡沫层上。 6.1.8.2.2.2.12 严格遵守上述使用条件,6.1.8.2.2.2.13 本系列C、T、A型滤芯使用寿命可达8000小时以上,6.1.8.2.2.2.14 H型滤芯的工作寿命为2500小时(均以单支滤芯工作压降达0.07Mpa时为工作寿命期)。 6.1.8.2.2.2.15 自动排水器清洗维护,同6.1.8.2.2.2.16 3.1.5.2.2.1.6条。 6.1.8.3 制氮装置操作规程(ELG-120) 6.1.8.3.1 概述:本装置以压缩空气为原料,6.1.8.3.2 采用两个并联的碳分子筛吸附罐在常温下进行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可提取得到氧含量<3%的氮气。 6.1.8.3.3 开机操作: 6.1.8.3.3.1 打开空压机冷却水进水阀门,6.1.8.3.3.2 检查空压机油分离器油位。 6.1.8.3.3.3 开启电控箱空压机通电开关,6.1.8.3.3.4 制氮机通电开关。 6.1.8.3.3.5 空压机在“空载”状态启动,待空压机正常运转油温达到要求后,把旋钮转到工作状态,空压机的压力开关预调至0.6~0.86Mpa。 6.1.8.3.3.6 由5m3储罐下部,6.1.8.3.3.7 排放罐内油和水,6.1.8.3.3.8 由1级过滤器下面排污阀排出油和水。 6.1.8.3.3.9 开启冷干机冷却水、通电开关、冷干机启动开关。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10  页    页 
 6.1.8.3.3.10 待压缩空气储罐压力达到0.8Mpa后,6.1.8.3.3.11 开启控制柜制氮开关. 6.1.8.3.3.12 制氮机气控压力调定在0.35Mpa左右. 6.1.8.3.3.13 观察制氮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可根据两个吸附罐的压力变化情况来判断。) 6.1.8.3.3.14 打开测氧仪的电源开关,6.1.8.3.3.15 并调节适当的取样流量(200ml/min左右)将控制开关放在热电偶档,待显示在28左右后,转换至氧量档,并按下相应的百分含量键。观察氧含量。 6.1.8.3.3.16  根据需要的氮气流量,6.1.8.3.3.17 调节氮气进入10m3氮气储罐阀的开度。即10m3储氮罐入口球阀开度(当发生储氮罐压力超0.7Mpa安全阀卸荷时,6.1.8.3.3.18 应适当调小入口球阀开度),6.1.8.3.3.19 储氮罐压力一般为0.4~0.6Mpa。 6.1.8.3.4 关机: 6.1.8.3.4.1 先将空压机旋扭转到空载,6.1.8.3.4.2 空载运转2分钟后,6.1.8.3.4.3 关闭空压机,6.1.8.3.4.4 最后关冷却水。 6.1.8.3.4.5 关闭制氮机、氮气出口阀和取样阀,6.1.8.3.4.6 关闭测氧仪电源开关。 6.1.8.3.4.7 由压缩空气5m3储罐下部排污阀,6.1.8.3.4.8 排空罐内油水和压缩空气。 6.1.8.3.5 注意事项: 6.1.8.3.5.1 空压机运行中严禁停冷却水。 6.1.8.3.5.2 定时排放各排污阀、巡查冷干机、两吸附罐压力、控制阀动作是否正常。 6.1.8.3.5.3 要注意测氧仪指6.1.8.3.5.4 示的氧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6.1.8.3.5.5 氧化锆测氧仪的使用按“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操作。 6.1.8.3.5.6 碳分子筛需定期补充 (当氧含量>3%时)。 6.1.8.4 乙醇裂解操作规程(ELYL-30) 6.1.8.4.1 原理:本装置以无水乙醇和压缩空气为原料,6.1.8.4.2 在催化剂存在下,6.1.8.4.3 加热裂解产生H260%,6.1.8.4.4 CO40%的混合气体。特别是本装置与制氮机配合使用,6.1.8.4.5 可以兼有富化气和纯化氮气的作用,6.1.8.4.6 且氮中氢和一氧化碳的含量可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 6.1.8.4.6.1 裂解炉工作温度:1000~1040℃ 6.1.8.4.6.2 乙醇蒸发罐温度:140~170℃ 6.1.8.4.6.3 干燥器再生温度:150~350℃ 6.1.8.4.7 开机准备6.1.8.4.8 : 6.1.8.4.8.1 接通冷却水,6.1.8.4.8.2 检查水管无泄漏,6.1.8.4.8.3 回水流畅。 6.1.8.4.8.4 检查电器箱上各温控及控制仪表无异常。 6.1.8.4.8.5 检查乙醇泵、空气供气(压力在0.08~0.12Mpa)是否正常。 6.1.8.4.9 开机操作: 6.1.8.4.9.1 开启配电柜裂解炉开关。 6.1.8.4.9.2 打开控制柜上:开启电源开关,6.1.8.4.9.3 Ⅰ区加热开关,6.1.8.4.9.4 控制电源开关,6.1.8.4.9.5 Ⅱ区加热开关,6.1.8.4.9.6 调节控温仪,6.1.8.4.9.7 使炉温在200℃、400℃、600℃和800℃时各恒温15分钟,6.1.8.4.9.8 继续升温直至1000~1040℃。保温4小时。(新炉在200℃、400℃、600℃、800℃应各保温2小时,6.1.8.4.9.9 在1000℃~1040℃时保温24小时)。 6.1.8.4.9.10 调节乙醇蒸发罐温控在:150℃~160℃之间。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11  页    页 
 6.1.8.4.9.11 按住乙醇泵(酒精泵)启动钮,6.1.8.4.9.12 打开乙醇泵输送管道上的阀门,6.1.8.4.9.13 调节计量泵压力在0.25~0.45 Mpa,6.1.8.4.9.14 流量在2~5l/h,6.1.8.4.9.15 使乙醇进入蒸发罐内。开启空气管道阀门并调节流量在1~8m3/h(压力在0.08~0.12Mpa),使空气进入蒸发罐内,调整酒精/空气=1~1.5待平衡后,控制裂解罐(前)压力<0.1 Mpa,裂解罐出口压力在0.025~0.075 Mpa,裂解气储罐压力0.02~0.065 Mpa。 6.1.8.4.9.16 乙醇裂解气的干燥吸附有六种工作状态如下: 6.1.8.4.9.16.1 Ⅰ组工作、Ⅱ组再生 裂解气通过Ⅰ组吸附器,常温吸附除去H2O和CO2,Ⅱ组吸附器加热至200~350℃,并打开再生氮入口阀,调节再生气流量为3~5m3/h,恒温4~5小时,进行再生处理。 6.1.8.4.9.16.2 Ⅰ组工作,6.1.8.4.9.16.3 Ⅱ组吹冷 Ⅱ组吸附器再生加热结束,即停止加热,但是继续通过再生氮气进行吹冷。吹冷时间2-4小时。 6.1.8.4.9.16.4 Ⅰ组工作、Ⅱ组待用 工作吸附器一般能连续工作8~24小时。当Ⅱ组吸附器吹冷结束,即可关闭再生氮气入口阀和Ⅱ组吸附器的再生气入口阀、废气放空阀,待用。 6.1.8.4.9.16.5 Ⅱ组工作,6.1.8.4.9.16.6 Ⅰ组再生 当Ⅰ组吸附器失效后,可转入Ⅱ组吸附器工作,亦即使裂解气通过Ⅱ组吸附器,进行吸附干燥。然后把Ⅰ组吸附器加热至200~350℃,并恒温4~5小时,同时打开再生氮气入口阀,调节再生气流量为3~5m3/h,进行再生处理。 6.1.8.4.9.16.7 Ⅱ组工作,6.1.8.4.9.16.8 Ⅰ组吹冷 Ⅰ组吸附器再生加热结束,即停止加热。而继续 通过再生氮气进行吹冷,吹冷时间为2~4小时。 6.1.8.4.9.16.9 Ⅱ组工作,6.1.8.4.9.16.10 Ⅰ组待用 Ⅰ组吸附器吹冷结束,即关闭再生氮气入口阀,待Ⅱ组吸附器连续工作8~24小时失效后,Ⅰ组吸附器又转入工作。以Ⅰ组工作,Ⅱ组再生为例,富化气体流程如下: 打开乙醇储罐出口阀—过滤器―启动计量泵―打开乙醇输出阀—汽化器—裂解炉—打开氮气入口阀—水冷却器—打开Ⅰ组吸附器入口阀—Ⅰ组工作吸附器―打开Ⅰ组吸附器出口阀―流量计―产品气出口。 打开再生氮气入口阀―再生气流量计―打开Ⅱ组吸附器再生气入口阀 Ⅱ组吸附器再生―打开Ⅱ组吸附器再生废气放空阀,废气放空。 6.1.8.4.10 停机 6.1.8.4.10.1 关闭乙醇泵电源和乙醇输送管道上的阀门。 6.1.8.4.10.2 关闭原料空气入口阀。 6.1.8.4.10.3 待燃烧火焰熄灭后(若停炉待用应保温在800℃左右待用)断开裂解炉控温开关和电源总开关。 6.1.8.4.10.4 关闭冷却水阀门(若停炉待用不6.1.8.4.10.5 能关闭)。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12  页    页 
 6.1.8.4.11 故障排除 故障 识别现象 原因 修理  裂解气体发生器不工作 警报发信号,压缩机出故障,故障信号指示灯亮 缺少气体 检查气体供应    缺少水 检查水供应    超温 检查温度控制   警报发信号,压缩机出故障 压缩机的电机保护(耗电流过大) 检查压缩机的气体压力  尽仅管打开电磁阀,裂解气体气量不足 裂解气体数量,气体-空气混合气体数量少 乙醇计量泵故障,空气流量减少 清洗循环阀,增加弹簧压力   裂解罐中压力高于额定值 裂解罐内有烟灰,冷却器阻塞 清洗冷却器、裂解罐,排出燃烧   保护气体压力高于额定值 溢流控制器不能正确打开(如:烟灰太脏) 清洗溢流控制减压器  裂解罐生成烟灰 裂解蒸流罐压力不断增高,生气能力下降 混合气调节错误,露点太低,加热腔温度太低 裂解罐排气燃烧,更换催化剂,检查温度控制和混合气调节  6.1.8.4.12 安全注意事项 6.1.8.4.12.1 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6.1.8.4.12.2 必须防止泄漏和注意环境通风。 6.1.8.4.12.3 电器仪表应当经常检查、按规定周期检定。防止失控、超温,6.1.8.4.12.4 烧坏裂解炉和吸附器。 6.1.8.4.12.5 调整乙醇泵时,6.1.8.4.12.6 要缓慢,6.1.8.4.12.7 并观察稳定后才可。 6.1.8.4.12.8 调节气体流量时,6.1.8.4.12.9 应缓慢打开阀门,6.1.8.4.12.10 以防止气流冲坏流量计玻璃管。 6.1.8.4.12.11 经常观察乙醇储罐的压力,6.1.8.4.12.12 应保持恒定。(压力在0.03~0.45Mpa左右)。 6.1.8.4.12.13 水冷却器下面的排放阀,6.1.8.4.12.14 要经常检查防止被碳黑阻断而6.1.8.4.12.15 泄漏。 6.1.8.4.12.16 如果没有氮气源,6.1.8.4.12.17 亦可用少量裂解气作为再生气体。 6.1.8.4.12.18 应保持裂解气储罐为正压,6.1.8.4.12.19 (压力在0.020~0.065Mpa)。 6.1.8.4.12.20 经常检查各压力开关是否正常,6.1.8.4.12.21 定期校验。 6.1.8.4.12.22 按供气点要求调整气体出口阀门。(调整压力在0.005~0.035 Mpa之间)。 6.1.8.5 氮气纯化装置操作规程(ELDC-100/8) 6.1.8.5.1 原理:本装置采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6.1.8.5.2 加氢除氧,6.1.8.5.3 冷凝和吸附二级干燥,6.1.8.5.4 以及过滤除尘的方法,6.1.8.5.5 可以除去氮中的杂质氧,6.1.8.5.6 水汽和麈埃颗粒等,6.1.8.5.7 从而6.1.8.5.8 获得纯氮。 6.1.8.5.8.1 原料氮含氧量:    <3% 6.1.8.5.8.2 纯氮含氧量:    <10ppm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13  页    页 
 6.1.8.5.8.3 露点:            <-6.1.8.5.8.4 40℃ 6.1.8.5.8.5 工作压力:        0~0.3 Mpa 6.1.8.5.8.6 加氢范围            1%~3%(v/v) 6.1.8.5.8.7 除氧器工作温度: 100~250℃ 6.1.8.5.8.8 干燥器工作温度: 常温 6.1.8.5.8.9 干燥器再生温度:   ≤350℃ 6.1.8.5.8.10 干燥器工作周期: 8~24h 6.1.8.5.9 本装置采用复6.1.8.5.10 式流程,6.1.8.5.11 即一组工作,6.1.8.5.12 另一组再生待用,6.1.8.5.13 两组交替使用,6.1.8.5.14 可以长期连续运转。干燥控制阀采用气动阀门,6.1.8.5.15 用可编过程控制器控制,6.1.8.5.16 实行自动切6.1.8.5.17 换。 6.1.8.5.18 开机准备6.1.8.5.19 :检查电气接线有无松动,6.1.8.5.20 脱焊现象,6.1.8.5.21 热电偶,6.1.8.5.22 控温仪及仪表能否正常工作,6.1.8.5.23 热电偶应插到底,6.1.8.5.24 控温仪应自动控温。 6.1.8.5.25 使用方法: 6.1.8.5.25.1 第一次开机。 除氧催化剂的活化及I组干燥吸附剂的再生(I、II组干燥器开关放在手动位置): 6.1.8.5.25.1.1 顺序开启添加氢气阀,6.1.8.5.25.1.2 氢气流量计阀,6.1.8.5.25.1.3 干燥器II工作进、出口阀,再生气流量计阀,干燥器I再生进、出口阀,并调节其流量至46~10m3/h。  6.1.8.5.25.1.4 打开各冷却水及冷冻水进口阀,6.1.8.5.25.1.5 并调至适当流量。 6.1.8.5.25.1.6 接通总电源,打开除氧器升温开关,调节其控温仪至200~350℃,待升温至≤350℃,保温5小时,即告除氧催化剂活化结束,停止除氧器加热,将干燥器升温选择开关拔向I组,调节其控温仪至200~350℃,待升至≤350℃,保持5小时,将干燥器升温选择开关拔向中间空档,停止加热,进行冷吹,(所有阀门不变动)冷吹至室温后即关闭所有阀门,I组干燥器即可正常工作。(也可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6.1.8.5.25.1.7 将比例调节器置于手动位置。 6.1.8.5.25.1.8 根据需要气量,6.1.8.5.25.1.9 操作氮气进口阀,6.1.8.5.25.1.10 调节氮气流量至适当的值(30~80 m3/h)。 6.1.8.5.25.1.11 根据氮气流量和所需加氢的比例,6.1.8.5.25.1.12 粗调氢气进口阀至流量计显示适当的加氢流量(1~5 m3/h)。 6.1.8.5.25.1.13 打开装置电源及各仪表的电源开关。 6.1.8.5.25.1.14 调节氢分析仪的采样流量(200ml/min)至适当值,并观察混合气的含氢量(0.5~2%H2),如果和需要的值有较大的偏差,再粗调氢气进口阀,直至符合要求。 6.1.8.5.25.2 正常工作: 6.1.8.5.25.2.1 在完成加氢量手动调节的上步骤后,6.1.8.5.25.2.2 对比例调节器进行氢含量设定。 6.1.8.5.25.2.3 设定完成后将比例调节器“手动-自动”开关置于“自动”。仪表开始根据设定值进行自动调节。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14  页    页 
 6.1.8.5.25.2.4 将干燥器I、Ⅱ组控制开关置以“自动”位置。 6.1.8.5.25.2.5 打开微氧、微水取样阀,6.1.8.5.25.2.6 调节流量。 6.1.8.5.25.2.7 按微氧仪、微水仪“仪器的使用与维修”要求,6.1.8.5.25.2.8 开启及操作该仪器。 6.1.8.5.25.2.9 开启气体出口放空阀,6.1.8.5.25.2.10 待气体合格后,6.1.8.5.25.2.11 转送至淬火炉。 6.1.8.5.25.3 停机: 6.1.8.5.25.3.1 关闭氢气、氮气进口阀,6.1.8.5.25.3.2 关闭各分析仪,6.1.8.5.25.3.3 表切6.1.8.5.25.3.4 断总电源。 6.1.8.5.25.3.5 关闭原氮气进口阀,6.1.8.5.25.3.6 加氢气进口阀,6.1.8.5.25.3.7 纯氮气出口阀,6.1.8.5.25.3.8 取样分析阀。 6.1.8.5.25.3.9 关闭冷水机、冷冻水、冷却水进口阀。 6.1.8.5.25.4 注意事项: 6.1.8.5.25.4.1 装置的气路系统必须保持良好的气密性,6.1.8.5.25.4.2 应做定期检查。 6.1.8.5.25.4.3 前级的氮气和氢气应尽量保持压力稳定,6.1.8.5.25.4.4 后级使用点的用气量要尽量保持稳定,6.1.8.5.25.4.5 防止出现剧烈的变化。 6.1.8.5.25.4.6 由于氢气是易爆危险气体,6.1.8.5.25.4.7 所以应注意安全,6.1.8.5.25.4.8 严禁装置运行时在附近吸烟或动明火。 6.1.8.5.25.4.9 如有可能,6.1.8.5.25.4.10 应对气分析仪定期进行校验。 6.1.8.5.25.4.11 各仪表的具体使用和维修保养详见“仪表的使用与维修”。 6.1.8.5.25.4.12 干燥器工作失效,6.1.8.5.25.4.13 可以根据露点失控来判断(露点在几分钟内升至拾几至几拾PPm)。 6.1.8.5.25.4.14 除氧器温度由前级原氮中氧含量决定,6.1.8.5.25.4.15 一般在100℃—350℃之间。 6.1.8.5.25.4.16 经常检查循环冷冻水流速.要求流畅,6.1.8.5.25.4.17 温度(夏天12℃—18℃,6.1.8.5.25.4.18 冬天7℃—10℃)。 6.2 安全操作规程 6.2.1 通则:  6.2.1.1 操作本设备6.2.1.2 人员必须熟悉设备,6.2.1.3 并经过培训,6.2.1.4 持证上岗. 6.2.1.5 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6.2.1.6 在工作现场不6.2.1.7 准穿高跟鞋或拖鞋。 6.2.1.8 设备6.2.1.9 开动后,6.2.1.10 操作人员不6.2.1.11 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6.2.1.12 如有事要离开,6.2.1.13 必须向值班长请假,6.2.1.14 并由他人代管后方能离开。 6.2.1.15 车间内严禁烟火,6.2.1.16 不6.2.1.17 准在车间内抽烟,6.2.1.18 乱扔烟头杂物。 6.2.1.19 打扫卫生时,6.2.1.20 严禁水溅入油池中及配电柜和电机。 6.2.1.21 控制柜内部是电气集中的地方,6.2.1.22 操作工不6.2.1.23 得私自乱动。 6.2.1.24 正在修理中的设备,6.2.1.25 配电柜必须挂上明显警示牌,6.2.1.26 严禁送电。 6.2.1.27 使用行车吊料时要防止失灵,6.2.1.28 一旦失灵立即断开行车电源,6.2.1.29 注意不6.2.1.30 得撞上设备6.2.1.31 。 6.2.1.32 设备6.2.1.33 防护罩周围及传动机构处,6.2.1.34 不6.2.1.35 得堆积产品或杂物。 6.2.2 辊底炉部分: 6.2.2.1 不6.2.2.2 得超负荷生产,6.2.2.3 即每根辊子的负荷不6.2.2.4 得超过6.8kg。每盘重量不6.2.2.5 超过85kg。 6.2.2.6 当炉温达到300℃后,6.2.2.7 可将氮气通入炉内,6.2.2.8 当炉温达到750℃以上时,6.2.2.9 可向炉内通入酒精裂解气。注意安全温度的设定不6.2.2.10 得低于750℃。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15  页    页 
 6.2.2.11 当突然停电(属于事故停电)时,6.2.2.12 为了产品的质量和设备6.2.2.13 的安全,6.2.2.14 应立即发电,6.2.2.15 提供备6.2.2.16 用电源,6.2.2.17 否则应用摇把在淬火炉主驱动电机处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圈,6.2.2.18 然后在淬火炉入口处返向驱动电机处按逆时针方向旋转20圈,6.2.2.19 淬火炉内的辊棒在高温及负载情况下,6.2.2.20 静止不6.2.2.21 应超过5分钟,6.2.2.22 因此上述操作应一直维持到来电为止。 6.2.2.23 注意当炉温低于750时,6.2.2.24 必须关闭通入炉内的富化气阀门。 6.2.2.25 当淬、回火炉炉温降到300℃以下,6.2.2.26 可以停止淬、回火炉主驱动,6.2.2.27 停掉冷却风扇,6.2.2.28 停掉光电管冷却用氮气。 6.2.3 油槽、升降台架、横送料小车部分: 6.2.3.1 巡回定期观察油温,6.2.3.2 冷却器出水水温,6.2.3.3 以防控制系统失灵而6.2.3.4 发生火灾。 6.2.3.5 经常检查油槽加热器的绝缘情况,6.2.3.6 如果对地应及时修理,6.2.3.7 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6.2.3.8 清理冷、热油槽时,6.2.3.9 台架升到最高位必须用机械方法固定牢固,6.2.3.10 人方可进入油槽内。热油槽通有保护气氛,6.2.3.11 在停炉进行修理前,6.2.3.12 必须进行4小时通风,6.2.3.13 两人在场方可进入。 6.2.3.14 如果工件刚到淬火台架上,6.2.3.15 停电或者出现故障,6.2.3.16 应及时用手动液压泵,6.2.3.17 使工件马上入油。 6.2.3.18 严禁在油槽上进行明火作业,6.2.3.19 若必须动用明火时,6.2.3.20 现场应配干粉灭火器。 6.2.3.21 不6.2.3.22 准站在油槽边缘上工作,6.2.3.23 以防滑倒出现事故。 6.2.3.24 油槽油量要符合安全要求,6.2.3.25 不6.2.3.26 得过少,6.2.3.27 以免发生火灾。要经常检查油槽有无漏油和溢进水的现象,6.2.3.28 若发现应及时设法处理后方可以继续生产。 6.2.3.29 在冷油槽、回火升降台架、横送料小车位置处理卡料时,6.2.3.30 必须先关停该步进开关于停止位。为了你的安全,6.2.3.31 禁止人进入台架下或台架上钩或拉料,6.2.3.32 避免台架突然升、降或横送料小车行走,6.2.3.33 发生安全事故。 6.2.3.34 遇热油槽卡料时,6.2.3.35 在拆开侧、顶盖前,6.2.3.36 必须关闭淬火出料炉门及通入炉内的富化气阀门。拆盖时人应避免正面对着盖,6.2.3.37 钩料应使用工具进行,6.2.3.38 禁止人进入热油槽内,6.2.3.39 以防发生爆燃或被工件烫伤。 6.2.4 保护气氛部分: 6.2.4.1 开机前要检查酒精罐有四分之一以上的酒精量,6.2.4.2 进入酒精库严禁烟火,6.2.4.3 关闭手机。 6.2.4.4 制氮装置氧含量不6.2.4.5 得超过3%。 6.2.4.6 酒精裂解气属易燃、易爆气体,6.2.4.7 严禁烟火和外人进入。 6.2.4.8 如发生空压机内储气罐安全阀超压卸荷,6.2.4.9 应立刻将”空载—负载”开关,6.2.4.10 置于“空载”,6.2.4.11 稍6.2.4.12 后再按压急停按钮,6.2.4.13 停机检查。 6.2.4.14 突然停电事故发生或如3.2.4.4等停机后,6.2.4.15 应立即关闭空压机通入5m3储气罐的阀门并打开卸荷阀进行放空。 6.2.4.16 突然停水或发生油温超过109±3℃自动停机,6.2.4.17 也应按3.2.4.4操作。即停机后,6.2.4.18 压缩机内储气罐不6.2.4.19 得存有压力,6.2.4.20 必须放空。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福 建 龙 溪 轴 承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辊底炉生产线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 8160-09 
  代替  
  共  1  页 第 16  页    页 
 6.2.4.21 严禁频繁启、闭冷干机、冷水机压缩机,6.2.4.22 以免烧坏压缩机电机。每次开、停机应间隔3~5分钟。 6.2.4.23 严格控制裂解罐(前)压力<0.1 Mpa,6.2.4.24 裂解罐出口压力在0.025~0.075 Mpa,6.2.4.25 裂解气过滤罐反吹压力<0.2 Mpa。 6.2.4.26 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6.2.4.27 必须防止泄漏和注意环境通风。 6.2.4.28 电器仪表应当经常检查,6.2.4.29 防止失控、超温,6.2.4.30 烧坏裂解炉罐。 6.2.4.31 调整乙醇泵时,6.2.4.32 要缓慢,6.2.4.33 并观察稳定后人才可离开。乙醇储罐的压力<0.3~0.45Mpa。 6.2.4.34 调节气体流量时,6.2.4.35 应缓慢打开阀门,6.2.4.36 以防止气流冲坏流量计玻璃管。 6.2.5 防火部分: 6.2.5.1 灭火器具要保持完好,6.2.5.2 并放于易使用位置上。 6.2.5.3 电气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6.2.5.4 酒精着火用干粉灭火器。 6.2.5.5 油着火用泡沫灭火器。 6.2.5.6 酒精库由专人管理,6.2.5.7 并严禁烟火接近。 6.2.5.8 容易引起燃烧的油棉纱、油抹布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6.2.5.9 应放到安全的地方,6.2.5.10 以免引起火灾、注意防火。 6.2.5.11 遇发生事故时,6.2.5.12 要及时抢救,6.2.5.13 并在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安全员的同6.2.5.14 时,6.2.5.15 保护好事故现场。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审 核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文号 签   字 日期 标 审   批 准   


更多
字体:【】-【】-【】【关闭此页

上一篇:辊底炉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   下一篇:高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特别声明:机电之家(http://www.jdzj.com )所共享的机电类资料,机电论文、机电类文章、机电企业类管理制度、机电类软件都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购买的论文都出自原创,保证作者的原创的版权的转让,任何纠纷由法律解决。